(一)行道樹。一般選用生長較快、樹形較好、遮蔭面大、深根、萌芽力強的樹種。常綠和落葉應根據不同道路性質進行選擇,如外環(huán)道,兩邊無商店的較(開)闊道路,離居民樓稍遠處均可選擇常綠樹種;繁華的商業(yè)街以及小街道可選擇落葉樹種。樹種一般以高大喬木為主,小街道可以選用小喬木或觀葉、觀花的樹種。
(二)風景區(qū)、公園綠地。要求以植物造景為主,喬木、灌木、藤本植物、地被植物、草花多層次結合,樹種應豐富多樣,特別要配置四季花木和彩葉樹種,以季相變化來增強景觀效果。喬木與灌木結構之百分比可考慮4﹕6;常綠與落葉比可考慮6﹕4(包括常綠球類和灌木)。各公園由于特色不同選用的樹種亦可有所側重,如櫻花、梅花、桃花等專類園,并應增加同一樹種的各種品種,使花型、花色多,花期早晚不一,延長了觀賞期。
(三)街頭綠地。根據面積大小,面積大的以喬木、灌木為主,結合球類地被植物、草花等;面積小的則應以灌木、球類為主,結合地被植物、草花等,以達到隔音、防塵、美化和休閑的目的。
(四)廣場綠地。以草坪為主,喬灌球類、造型樹種、地被植物、草花相結合。在邊緣、角隅可配置小片林木。
(五)防護林帶。應以能抗風、防塵、抗污的常綠喬木為主,輔以落葉喬木和灌木。
(六)居住區(qū)綠地。應考慮居民的生活環(huán)境,以采光和不遮住冬季的陽光為前提,除了較大面積的綠地、小游園,適當種些喬木外,樓前后的綠化帶應以矮灌木、球類和地被植物為主,要切忌在樓東、南面種植高大常綠喬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