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爾山羊是一個*的肉用山羊品種。該品種原產于南非,作為種用,已被非洲許多國家以及新西蘭、澳大利亞、德國、美國、加拿大等國引進。自1995年我國首批從德國引進波爾山羊以來,通過純繁擴群逐步向全國各地擴展,顯示出很好的肉用特征、廣泛的適應性、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顯著的雜交優(yōu)勢。
波爾山羊的起源
關于波爾羊的起源,目前有幾種起源的說法,一來自南非,二來自印度,三來自歐洲,現認為這三種來源均存在,實際上波爾羊真正命名是在1800-1820年,據查波爾山羊是在南非 經過近兩個世紀的風土馴化`雜交選育而成的大型肉用山羊品種。早在19世紀初,隨著羊場主的居住趨于安定,人們就開始對其所飼養(yǎng)的山羊的某些性狀有目的地進行選擇。經過約一個世紀的漫長選育,逐漸形成了具有良好體形、高生長率、高繁殖率、體軀被毛短、頭部和肩部有紅色毛斑和改良型山羊。自1959年7月南非成立波爾山羊育種者協(xié)會,并制定選育方案和育種標準,之后,波爾山羊的選育進入了正規(guī)化育種。*初的育種標準主要描述波爾山羊的形態(tài)特征,隨著生產者認識和接受波爾山羊生產性能測定的優(yōu)點,開始進入波爾山羊生產特征方面的選擇階段,*終形成了目前的肉用波爾山羊,定名為改良波爾山羊。
波爾山羊的品種標準
頭部:
頭部堅實,有大而溫順的棕色雙眼,有一堅挺稍帶彎曲的鼻子和寬的鼻孔,有結構良好的口與顎,至4牙時應完全相稱,6牙以后有6毫米突出,恒齒應在適宜的解剖學位置。額部突出的曲線與鼻和角的彎曲相應。角堅實,中等長度,漸向后適度彎曲,暗色,圓而堅硬。耳寬闊平滑,由頭部下垂,長度中等。耳太短者不理想。應排除的特征性缺陷:前額凹陷。角太直或太扁平。顎尖,長且位低,短基顎。耳褶疊,突出且短。藍眼。
頸部和前軀:
適當長度的頸部且與體長相稱。肌肉豐滿的前軀。寬闊的胸骨且有深而寬的胸緝肌肉肥厚的肩部與體部和髻甲相稱,髻甲寬闊不尖突。前肢長度適中與體部的深度相稱。四肢強健,系部關節(jié)堅韌,蹄黑。應排除的特征性缺陷:太長或太短且瘦弱的頸部和松馳的肩大部了
利木贊牛:
原產于法國中部的利木贊高原,并因此得名。在法國,其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廣大地區(qū),數量僅次于夏洛來牛,育成后于20世紀70年代初,輸入歐美各國,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該牛分布,屬于專門化的大型肉牛品種。
二、外貌特征
利木贊牛毛色為紅色或黃色,口、鼻、眼田周圍、四肢內側及尾帚毛色較淺,角為白色,蹄為紅褐色。頭較短小,額寬,胸部寬深,體軀較長,后軀肌肉豐滿,四肢粗短。平均成年體重:公牛1100千克、母牛600千克;在法國較好飼養(yǎng)條件下,公?;钪乜蛇_1200——1500千克,母牛達600——800千克。
三、生產性能
利木贊牛產肉性能高,屙體質量好,眼肌面積大,前后肢肌肉豐滿,出肉率高,在肉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。集約飼養(yǎng)條件下,犢牛斷奶后生長很快,10月齡體重即達408千克,周歲時體重可達480千克左右,哺乳期平均日增重為0.86——1.0千克;因該牛在幼齡期,8月齡小牛就可生產出具有大理石紋的牛肉。因此,是法國等一些歐洲國家生產牛肉的主要品種。
四、與我國黃牛雜交效果
1974年和1993年,我國數次從法國引入利木贊牛,在河南、山東、內蒙古等地改良當地黃牛。利雜牛體型改善,肉用特征明顯,生長強度增大,雜種優(yōu)勢明顯。目前,山東、黑龍江、安徽為主要供種區(qū),全國供種不足,現有改良牛45萬頭。
.
育肥牛犢:
育肥牛犢介紹:主要有西門塔爾牛、夏洛來牛、利木贊牛等良種肉牛做父本,以魯西黃牛做母本進行雜交改良。利用良種肉牛與我國黃牛雜交,其雜交后代普遍具有耐粗飼、適應性強、生長快的特點,初生重、日增重、挽力、肉質、屠宰率等都有顯著的提高,表現出良好的雜交優(yōu)勢。
改良肉牛度牛具有體型大、增重快、產肉率高等特點。雜交犢牛,在良好的環(huán)境條件下,哺乳期日增重0.6公斤~1.14公斤,10月齡體重可達500公斤~550公斤,比本地黃牛提高47%~87%。
犢牛肥育:指犢牛出生后只喂全乳或部分脫脂乳等液體飼料,保持真胃消化狀態(tài),肥育到6~8月齡體重達到250~350公斤屠宰,這種牛肉顏色較淺,所以叫小白牛肉,是當今*檔的牛肉,價格昂貴,國內尚無商品化生產。幼牛肥育。指18~24月齡出欄的肥育牛,又叫小牛肉,主要利用幼牛生長快的特點給以高水平營養(yǎng),進行強度肥育使牛達到一定出欄體重和肥度,這種牛肉鮮嫩多汁,大理石花紋好,屬于*牛肉。年牛肥育,是指成年?;蚪咏赡甑呐5姆视?。這類牛骨架已基本長成,采取科學飼養(yǎng)和管理使其在短期內肥育并改善肉質,增加產肉量的目的,這類牛出肉量大,但脂肪產量高,肉質較美,屬于普通大眾所消費的牛肉
高產奶牛:
高產奶牛是純種荷蘭牛與本地母牛的高代雜種,經長期選育而成的,也是我國惟一的乳用牛品種。目前中國荷斯坦牛頭數已達294.5萬頭,其中注冊登記的品種牛各胎次產奶量為6359千克,乳脂率3.56%,良種牛305天產奶量達7022千克,乳脂率3.57%。且有了國家標準,分北方型和南方型兩種,質量在不斷提高。
①外貌特征;毛色為黑白花。白花多分布牛體的下部,黑白斑界限明顯。體格高大,結構勻稱,頭清秀狹長,眼大突出,頸瘦長,頸側多皺紋,垂皮不發(fā)達。前軀較淺、較窄,肋骨彎曲,肋間隙寬大。背線平直,腰角寬廣,尻長而平,尾細長。四肢強壯,開張良好。乳房大,向前后延伸良好,乳靜脈粗大彎曲,乳頭長而大。被毛細致,皮簿,彈性好。體型大,成年公牛體重達1000千克以上,成年母牛體重500—600千克。犢牛初生重一般在45一55千克。
②生產性能:泌乳期305天*胎產乳量5000千克左右,*牛群泌乳量可達7000千克。少數*者泌乳量在10000千克以上。母牛性情溫順,易于管理,適應性強,耐寒不耐熱。
③雜交改良效果:荷斯坦牛同我國本地黃牛雜交,雜交效果良好,其后代乳用體型得到改善,體格增大,產奶性能大幅度提高。
西門塔爾:
西門塔爾牛原產于瑞士西部的阿爾卑斯山區(qū),主要產地為西門塔爾平原和薩能平原。在法、德、奧等國邊鄰地區(qū)也有分布。西門塔爾牛占瑞士全國牛只的50%、奧地利占63%、前西德占39%,現已分布到很多國家,成為世界上分布*廣,數量*多的乳、肉、役兼用品種之一。
二、外貌特征
該牛毛色為黃白花或淡紅白花,頭、胸、腹下、四肢及尾帚多為白色,皮肢為粉紅色,頭較長,面寬;角較細而向外上方彎曲,*稍向上。頸長中等;體軀長,呈圓筒狀,肌肉豐滿;前軀較后軀發(fā)育好,胸深,尻寬平,四肢結實,大腿肌肉發(fā)達;乳房發(fā)育好,成年公牛體重乎均為800--1200千克,母牛650——800千克。
三、生產性能
西門塔爾牛乳、肉用性能均較好,平均產奶量為4070千克,乳脂率3.9%。在歐洲良種登記牛中,年產奶4540千克者約占20%。該牛生長速度較快,均日增重可達1.0千克以上,生長速度與其他大型肉用品種相近。胴體肉多,脂肪少而分布均勻,公牛育肥后屠宰率可達65%左右。
成年母牛難產率低,適應性強,耐粗放管理??傊?,該牛是兼具奶牛和肉牛特點的典型品種。
四、與我國黃牛雜交的效果
我國自20世紀初就開始引入西門塔爾牛,到1981年我國已有純種該牛3000余頭,雜交種50余萬頭。西門塔爾牛改良各地的黃牛,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。實驗證明,西雜一代牛的初生重為33千克,本地牛僅為23千克;平均日增重,雜種牛6月齡為608.09克,18月齡為519.9克,本地牛相應為368.85克和343.24克;6月齡和18月齡體重,雜種牛分別為144.28千克和317.38千克,而本地牛相應為90.13千克和210.75千克。
在產奶性能上,從全國商品?;乜h的統(tǒng)計資料來看,207天的泌乳量,西雜一代為1818千克,西雜二代為2121.5 千克,西雜三代為2230.5千克